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药文化

《滇南本草》与云南药酒文化

时间:2016-07-26 11:15 来源: 发布人:康莲 浏览:

  《滇南本草》为明代云南医药学家兰茂所著,《滇南本草》中酒在医药诊疗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是药酒历史文化发展的积淀和总结,是云南药酒文化的典范。

  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三卷本《滇南本草》中,收载544 种药物,与酒有关联的多达170种,占31.25%,与酒有关的药方达214个。酒的服用方法灵活,有用酒为引、为使,有煎服、点服、泡服、送服;使用方式简便实用,以热酒、滚酒、酒炒、酒炒热敷、浸酒等;酒的种类丰富,使用最多的是水酒和烧酒,还有黄酒、米酒、净酒、谷酒、真谷子酒、无灰酒、坎离酒等。特别是《滇南本草》水酒药方,对后世药酒的创制和使用不无启发。

  《滇南本草》为何如此偏爱用酒?处方用药时为何用酒颇多?杨国祥教授在《滇南本草附方的研究》解释为可能与云岭高原的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水温偏凉,地理卑湿,人体腠理致密,素体多寒兼湿等有关,酒在人体内散布流行,以温中散寒、通络活血、舒筋活络,引药通达诸经,以辅助药物增强疗效,故能行药势,助药力。

  兰茂时期饮酒风尚

  明代兰茂时期的杨林古镇,是省城昆明通往黔桂、湖广、京沪的必经之地,因此人烟稠密,市井繁荣,商旅云集,每当岁稔之际,嘉丽泽畔,玉龙河边,出现了“百家立灶,千村飘香”的家家户户酿酒的热闹景象,菊花酒、菖蒲酒等当时已经非常盛行,酿酒业极为兴盛。处于交通要道的杨林,酒馆林立,饮酒成风,兰茂有诗“太平村酒贱,终日醉醺醺”,描述了时人饮酒风尚。

 杨林肥酒

  1880年,晚清杨林人陈鼎总结前人酿制药酒的经验,创制出誉满全国的杨林肥酒,该酒翠绿透明,酒味醇厚,余味绵长,药香与酒香浑然一体,独具风格,成为云南著名商标,1988年获“熊猫杯”全国营养食品金奖。清末诗人王迥《酒趣》诗中写道:“白玉瓶装绿液浆,好酒应留与人尝。几藏杨林终自饮,犹对空瓶嗅酒香”,诗中的杨林指的就是杨林肥酒。作为具有保健作用的杨林肥酒的创制绝非偶然,与杨林深厚的酒文化背景,与《滇南本草》创制的药酒方,有着必然的联系。人类社会文化有着不断沿袭、传承、交流融合的必然趋势,《滇南本草》在兰茂之后,人们不断传抄、学习、验证、应用,从而可以说杨林肥酒是人们在长期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同样也证明与《滇南本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上,杨林肥酒可以说是取自《滇南本草》。

  《滇南本草》在成书后的五百余年中,药酒文化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养生保健和医疗活动。从云南本土餐馆到家庭,常自泡养生保健酒,常见的如木瓜酒、杨梅酒、拐枣酒、青梅酒、橄榄酒、葛根酒、天麻酒、三七酒、红豆杉酒等,借助酒这种载体,发挥药物的养生保健、治病疗疾的作用。最有代表性的应为杨林肥酒,因常饮有调和脏腑、强身健体的作用,而赋予其“肥酒”的美称。云南本土的一些制药企业充分发挥地方医药文化的特色优势,推出了三七药酒、天麻补酒、无敌药酒、蚂蚁酒、玛卡酒、金巴叶酒等治病养生药酒,这些药酒大多利用云南得天独厚的中药、民族药资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