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药文化

血瘀生百病,养颜先祛瘀

时间:2020-01-06 13:59 来源: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最近,很多朋友咨询:别人上了年纪依旧面色红润有光泽,自己却面色晦暗、色斑遍布,还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这难道就缺乏护肤和保养的后果吗?

  并不是!——这是因为您,有瘀啦!

  血瘀生百病,养颜先祛瘀

  中医认为“无瘀不成斑”,色斑的主要病机就是血瘀体质。

  这是因为,人体内存在血瘀时,血液循环会受阻,血液流速将变慢,气血不能上泽于面,皮肤中的黑色素就不能随着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排出去,长期如此,就形成色斑。

  长期酗酒的人长的酒斑、爱生气的人长的气斑和身上碰一下就青紫,都是血瘀体质的典型特征。

  此外,由于“不通则痛”,血瘀体质的人身体有可能经常会发生无缘无故的疼痛,如头痛、胸痛、肋骨痛、女性痛经、男性前列腺痛等。

  血瘀生百病

  血瘀在脑,轻则出现头晕、头痛、犯困,重则出现脑部疾病,如脑梗、脑缺血、脑中风等;

  血瘀在心,轻则出现胸闷、气喘、心慌,重则导致心血管疾病,如心梗、心绞痛、冠心病、心衰等;

  血瘀在消化系统,轻则出现消化异常、腹痛、脂肪肝,重则出现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甚至癌症;

  血瘀在呼吸系统,轻则易咳、易喘、易发呼吸道炎症,重则出现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等症;

  血瘀在胞宫,轻则气色晦暗、内分泌失调,重则易发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不孕、子宫肌瘤等。

  自测血瘀

  只要有血液流经之地,都可能出现血瘀,诱发各种疾病。当身体有这些细微变化时更要引起重视:

  ① 紫。舌头两侧又青又紫,嘴唇、指甲、眼周偏暗紫色;

  ② 斑。黄褐斑、老年斑等大多数色斑,也是血瘀的征兆;

  ③ 痛。“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血瘀之疼痛,多为针扎样的刺痛,痛处不移,位置固定在一处或几处;

  ④ 血。皮肤常有不明乌青,是因为淤血存在于皮下造成,或受伤时凝血异常,或月经色暗有块,都可能是血瘀体质;

  ⑤ 脉。舌下静脉又粗又黑,或腿上有静脉曲张,血管弯曲且发紫;或太阳穴、手背等处青筋凸起,也预示有血瘀。

  仔细对照以上症状,有1条相符就说明血瘀比较严重了。

  化瘀是养颜的关键

  古话说“十女九瘀”,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经、胎、产、乳都以血为用,所以比男性更易为血瘀体质。

  血瘀体质调理需要“化血瘀”,根据血瘀情况的轻重度,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调理方式。

  1、山楂桃仁露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医师倪诚推荐轻症血瘀患者使用山楂桃仁露:

  材料:鲜山楂1000克、桃仁100克、蜂蜜250克。

  做法:山楂、桃仁冷水浸泡1小时,用煎中药的方法,将头煎及二煎液体去渣混合,放入瓷碗,加蜂蜜蒸1小时。

  功效:鲜山楂活血散瘀、消食化积;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蜂蜜养血润燥;将三者搭配制成山楂桃仁露,活血散瘀、健胃消食的疗效非常好。

  用法:推荐血瘀体质比较轻、有血脂升高倾向的人服用,一天2次,每次1勺,饭后用开水冲服即可。

  2、血府逐瘀汤

  对于顽固的血瘀,著名中医人罗大伦建议大家考虑一下——血府逐瘀汤。

  现在药店有各种制剂销售,比如血府逐瘀丸,血府逐瘀胶囊,血府逐瘀颗粒等等。但是很多人不了解此药,所以应用得比较少。

  在临床中,血府逐瘀汤对这些病证有效哦!

  皮肤类疾病:神经性皮炎、斑秃、黄褐斑等见肝郁血瘀诸证者,此类患者患者的主要特征为——舌质黯淡,且多有情志抑郁等表现。

  胸胁部疾患:如冠心病心绞痛、肺心病、胸膜炎、肋软骨炎、胸部外伤、肋间神经痛等病症,只要有气血瘀滞的证型,都可以应用此方。

  头痛等头部疾患:在临床中,对于气滞血瘀引起的各种头部疾患均可应用此方。

  有中医总结,遇到以下情况的头痛,可以考虑使用此方:

  头部有外伤史者;

  头痛经多种方法治疗无效;

  头痛部位固定;

  头痛剧烈,状如刀割、针刺,伴有恶心、呕吐;

  凡头痛无明显表证,里热证,气虚痰饮等病因可查者;

  头痛时间很长,或持续性,或头痛时作时止。

  妇产科疾病:痛经的患者,如果有情绪不佳,急躁,同时月经来潮时腹痛难忍,血量少,色紫黑有块,下腹按有痛感,舌质颜色暗淡或者青紫,脉沉迟等症状,则可以判断为气滞血瘀,亦可应用此方。

  神经系统疾患:失眠日久,各种方法不效,同时伴有情绪抑郁,头晕头痛,多梦等肝气不舒的症状,同时还有口干不欲饮,记忆力差,舌质暗淡有瘀斑等瘀血的表现,应用此方,则效果非常好。

  罗大伦博士强调:用此方前务必辨证。

  该方基本上是为肝气不舒,肝气郁滞导致的瘀血而设。原则上来说,只要是有此气滞血瘀的证型,无论何病,都可以应用。

  但是,对于其他的证型,服用此方就不会有太好的效果。

  注:文中药方及中成药请在专业医师、药师指导下使用。